喀左陈醋历史简介

特产网,带您一起了解喀左陈醋的历史简介:
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,简称喀左县,地处辽宁西部,大凌河上游 。因久远的历史文化,丰富的自然资源,独特的人文景观而被誉为“塞外明珠” 。陈醋是喀左传统的民族工业之一 。它创产于1669年(清康熙八年),历史悠久 。喀左县县政府所在地大城子镇原是蒙古族聚居之地 。古称利州城 。清康熙、雍正年间,山东、河北、山西等地遭受旱灾,大批汉民移居此地,把酿醋技术传到大城子,山西运家兄弟在大城子开办烧锅、酿酒、酿醋,渍制酱菜作坊,商号“大成裕” 。
1875-1908年间(清朝光绪年间)喀喇沁王,每年向宫廷进贡时,大城子陈醋被列为贡品之一,供皇宫御膳所用 。故又称“贡醋” 。从此大城子陈醋驰名关外,畅销临近府城,远销东北及中国各地 。据民国初凌源县志记载“渍菜:大城子咸菜,为县内有名之土产物,多以为馈赠品……陈醋:皆能制之,而以大城子制者为佳” 。
生产情况
1925(民国14年),大城子醋酱坊发展到67家,著名的有“广聚成”、“庆福轩”、“福兴隆”、“永庆居”等商号,到东北沦陷时期,粮谷实行“配给”,市场萧条,醋坊多数停业,大城仅剩6家,虽产量不大,但盛名不衰 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由政府投资,先派干部、招聘酿造传统陈醋的老工人,开办了利民醋厂,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技术,生产陈醋 。1656年,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,大城子镇内私营“涌增祥”、“同兴号”醋厂与利民醋厂合并,成立食品加工厂,生产陈醋、酱菜和糕点 。1957年,食品加工厂迁入新址,新建了厂房,扩大了生产规模 。
【喀左陈醋历史简介】1977年,食品加工厂生产瓶装“精制陈醋”,扩大了销售市场 。1980年,食品加工厂划出制醋车间,单独建立喀左县陈醋厂,建陈醋车间3000平方米,淘汰了历史以来的发酵大缸,新建了发酵池,灌装环节实现了半机械化 。1980年,陈醋厂派人去镇江、山西参观学习改进了过滤、沉淀环节工艺,提高了产品质量,试制出蒜醋、姜醋、五香味醋等系列产品 。
1978年,大城子农场建制醋车间,1980年,生产瓶装陈醋,1981年,制醋车间从农场分出,建镇办陈醋厂,生产“利州”牌陈醋 。
2009年,该有陈醋生产厂家10余家,全年设计生产能力10万吨,年生产陈醋4万余吨 。销售范围主要是东北三省、河北、内蒙等地 。产品主要有:老陈醋、礼品醋、贡醋、香醋、风味醋、姜醋、蒜醋、饺子醋及醋饮料等 。品牌有:塔城、满井、辽硕、辽亨、驰星、麦稻香、香街等商标 。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