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夏中宁枸杞,中宁枸杞的历史

中宁枸杞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。中宁枸杞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。中宁枸杞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。
中宁县是枸杞的原产地 , 也是中国枸杞主产区和新品种选育、新科技研究推广开发区 , 有600余年的枸杞栽种历史 。近年来 , 全县各级政府和农户共同努力 , 以民营企业深加工为载体 , 充分挖掘中宁枸杞的品牌优势、产品数量的比较优势、加工转化的潜在优势和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 , 使枸杞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得到了较快发展 。如今 , 枸杞产业已成为中宁县调整产业结构、增加农民收入、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的支柱产业 。
【宁夏中宁枸杞,中宁枸杞的历史】宁夏是枸杞原产地 , 栽培枸杞已有500多年的历史 , 而中宁枸杞则是宁夏枸杞中之上品 。中宁枸杞之所以名甲天下 , 其一功益于当地适于枸杞生长的土壤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;其二是利用黄河水与含有各种矿物质的清水河苦水混灌 。其特定条件决定了中宁枸杞的与众不同 , 中宁枸杞色艳、粒大、皮薄、肉厚、籽少、甘甜 , 品质超群 , 是惟一被载入新中国药典的枸杞品种 , 国家医药管理局将宁夏定为全国惟一的药用枸杞产地 , 引入全国十大药材生产基地之一 。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《本草纲目》中 , 将宁夏枸杞列为本经上品 , 称”全国入药杞子 , 皆宁产也” 。
长期以来 , 中宁枸杞子一直以品质纯正、产量丰盈而居全国之冠 。据史籍载 , 中宁栽培枸杞至少已有五百年的历史 , 明弘治年间即被例为“贡果” 。编纂于清乾隆是的《中卫县志》称:“枸杞宁安一带(今宁夏中宁县)家种杞园 , 各省入药甘枸杞皆宁产也” 。时人曾赋诗赞曰:“六月杞园树树红 , 宁安药果擅寰中 。千钱一斗矜时价 , 决胜腴田岁早丰 。”《朔方道志》中也有“枸杞宁安堡者佳”的记载 。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曾赞誉枸杞“枝繁本是仙人杖 , 根老能成瑞犬形 。上品功能甘露味 , 还知一勺可延龄 。”
中宁枸杞通常每年开花两次 , 夏采者称“夏果” , 秋采者谓“秋果” 。鲜枸杞子色泽艳红 , 似纺锤形 , 壮如枣核 。经传统工艺加工后 , 干枸杞子 , 久贮不腐 。
我国栽种宁夏枸杞已有悠久历史 。早在唐代中叶的《郭橐驼种树书》中就已记载了枸杞的在中方法:“秋冬间收子于盆中 , 挼取曝干 , 春耕熟地做畦 , 畦中去五寸土勾作垄 , 垄中缚草稕如臂 , 长如垄等 , 即以泥涂草稕上 , 以枸杞子布于泥上 , 以细土盖令遍 , 又以烂牛粪一重 , 又以土一重 , 令畦平 , 待苗出水浇 , 堪吃便剪……”此书至今约有1210多年的历史了 。据考证 , 郭橐驼是陕西西安郊区的一位农民 。当时陕西包括现在宁夏黄河以南、甘肃东部及山西南部地区 。陕西人经常来到现在宁夏洪广营一带做买卖 , 从中学习一些务农技术 。因此 , 《郭橐驼种树书》中所述种枸杞的地方很可能是现在宁夏黄河以南的中卫、中宁县一带 。
此后 , 在元朝鲁明善的《农桑衣食撮要》一书中 , 对种枸杞作了专门记载:“鉏肥熟地 , 做平畦 , 纽草稕如臂大 , 铺田于畦中 , 以泥涂稕上 , 然后种子 , 用细土及牛粪覆盖 , 令匀 , 苗出 , 频浇水 。春秋嫩芽、叶 , 可作菜食 。”作者成书于1330年 , 距今660多年 。在明初俞宗本的《种树书》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。而到明代末期 , 徐光启在《农政全书》中又有“截条长四五指许 , 掩于湿地中亦生”的新记载 , 说明当时对枸杞已不再局限于播种繁殖 , 而已开始采用较为先进的无性繁殖来保持其母树品质了 。
根据历史记载 , 我国枸杞产地可分为3个地区:一是甘肃省的张掖(称甘州)一带 , 产品称“甘枸杞”;一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卫、中宁地区(1000年以前归属陕西省) , 产品称“西枸杞”;一是天津地区 , 据说是在清朝庚子年间从宁夏引种发展起来的 , 称之“津枸杞” 。以上3处产品以“西枸杞”品质最优 。北宋科学家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记载:“枸杞 , 陕西极边生者……甘美异于他处者” 。他指出“极边”可能就是现在的中宁、中卫县一带 。明宣德(1426-1435年)年间 , 宁夏庆王府编修的《宁夏志》物产部分列了“枸杞” 。明朝的《嘉靖宁夏新志》的物产部分也记有“枸杞” , 到现在约为450年 。清朝宁夏《中卫县志》中有“枸杞” , 宁安一带家种杞园 , 各省人入药甘枸杞皆宁产也“的记载 , 到现在已有237年历史 。此处的”甘“应作”甜“字解 。可见 , 宁夏枸杞不仅栽培历史悠久 , 而且品质好 , 所以各省药用枸杞都选用宁夏产的 。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