娱乐知识|造纸术是谁发明,造纸术的发明者到底是谁( 二 )



意义与价值
造纸术——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(又称“蔡侯纸”) , 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 , 它便于携带 , 取材广泛不拘泥 , 推动了中国、阿拉伯、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。

有了文字之后 , 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 。 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纸草来记述历史;在古代的欧洲 , 人们还长时间地利用动物的皮比如羊皮来书写文字;而中国 ,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 , 甲骨、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、记载的材料 。 但是甲骨、竹简都比较笨重 , 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 , 就要整整一车;绢帛虽然轻便 , 但是成本非常昂贵 , 也不适于书写 。 到了汉代 , 由于西汉的经济、文化迅速发展 , 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了 , 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——纸被发明出来了 。 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 , 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 , 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 , 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 , 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。

造纸影响
中国丝也传进了印度 。 最早的记录是在印度的古书中找到的 。 在印度政治家、哲学家考底利耶(Kautilya)的《政事论》(又译《治国安邦术》)一书中有cinapatta一字 , 意思就是“中国的成捆的丝” 。 考底利耶据说生于公元前四世纪 , 是孔雀王朝(古印度摩揭陀国的王朝 , 建于公元前321年 , 约公元前187年为巽加王朝所取代)月扩大王的侍臣 。 这说明 , 最晚在公元前四世纪 , 中国丝便已输入印度 。 另外 , 从梵文的许多字中也可看出 , 古代印度人民对蚕丝的认识要比希腊人和罗马人准确得多 , 因为他们知道丝是虫子吐的 , 丝是茧(旧n)抽成的 。

在丝传人印度之前 , 古代印度人民的衣料只有棉衣、羊毛、鹿皮等 。 印度古代可能有野蚕丝 , 但一直到唐代 , 丝还很少被采用 。 中国丝的传入给古代印度人民增添了新的衣服材料 。 到了宋代 , 靠近两国通商口岸一带的印度人 , 已经可以穿丝制衣服了 。 当然 , 古代中国输入印度的不只是丝织品 , 而且也有生丝 , 印度人再把生丝染色加工织成绫、罗 。 锦、绢 。 印度绸薄如蝉翼 , 精美异常 。

除了丝之外 , 古代中国传入印度且对印度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还有纸和造纸术 。 在古代印度 , 书写材料有时用木板和竹片 , 更多的是用烨树皮和贝叶 。 在梵文古典著作里常会见到“白桦树皮”这个字 , 最初是书写材料的意思 , 中国纸输入后 , 人们便用这个字来称呼纸 , 可见桦树皮应用之广;贝叶是一种棕榈树叶 , 大而且长 , 古代印度人在树叶上面写字、抄经 。 过去一般认为 , 12世纪 , 纸张才由伊斯兰教徒带到南亚的印度 , 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尽然 。 既然蔡伦造纸术改革之后不久 , 纸张就大量传入西域、中亚 , 采用纸张书写的也不限于汉人 , 那么东汉至南北朝时期 , 因传播佛教而频繁活动于此地的印度人 , 或与印度有关之中亚民族 , 必会接触和使用纸张 , 因为纸张远比当地传统书写工具树皮、树叶优越 。
造纸术是谁发明的了?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, 对促进世界文明发展有重大作用 。 关于蔡伦与造纸术的关系 , 当今有两种不同意见 。 第一种意见认为他是造纸术发明者 , 第二种意见认为西汉初已用纸代简 , 蔡伦只是造纸术革新者 。 现在看来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 , 因早在蔡伦200年前的西汉初即已有用于书写的麻纸 。 蔡伦的贡献是组织并推广了高级麻纸的生产和精工细作 , 促进了造纸术发展 , 但“造意用树肤以为纸”者 , 倒有可能是蔡伦或其尚方下属 。 皮纸用树皮纤维制成 , 其技术难度比麻纸更大 。 蔡伦的贡献就在于使皮纸生产在东汉发展起来 。 麻纸及皮纸是汉代以来1200年间中国纸的两大支柱 , 中国文化有赖这两大纸种的供应而得以迅速发展 。

推荐阅读